交互原则
在目前的驾驶环境下,自动驾驶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为驾驶,行车过程中驾驶者仍需要保持对路况的注意力集中,因此保证驾驶安全仍然是需要优先考虑的设计前提。
建立高效的信息获取
清晰的任务状态;
高效的任务流程;
通用的信息布局。
符合直觉的操作方式
符合自然的认知;
提高操作的效率;
降低操作的难度。
保证系统的及时响应
适当的操作引导;
明确的容错机制;
快速的反馈机制。
建立高效的信息获取
1.清晰的任务状态
界面内应聚拢展示信息,保证核心信息的有效露出,做到集中阅读,确保页面内容可准确传递出当前进行中任务的相关信息,使驾驶者能够在2秒内完成对任务状态的获取,并快速回到正常的驾驶状态,恢复对路况的注意力聚焦。
2.高效的任务流程
功能设计应以提高任务完成成功率为目标,减少认知和操作的成本,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信息架构和功能流程路径,且所有功能需有固定且完整的进入和退出路径。
3.通用的信息布局
在不同的驾驶场景下,同一功能的信息布局应始终保持一致,避免因布局的变动对驾驶者造成困扰。相同或相似功能之间,页面布局应具备通用性,帮助驾驶者通过位置联想,减少记忆成本。
符合直觉的操作方式
1.符合自然的认知
驾驶之外的车内任务会不同程度地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,为保障行车安全,功能的操作设计需要考虑触控、语音、图像等多模交互,并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灵活组合输入形式,为用户提供最自然的使用体验。
2.提高操作的效率
功能的信息布局设计要充分考虑驾驶环境的特点,并结合具体场景,对界面信息进行合理布局。针对触控交互通道,屏幕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便利性,以驾驶员为中心向右逐渐衰减,重要的功能操作应放置在最佳触控交互区域内。
3.降低操作的难度
驾驶者在驾驶场景下的注意力和活动范围有限,进行精准点击和小区域触点操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操作成本,且会分散驾驶注意力,需要更大面积的操控热区来承载触控行为,保证核心操作在不同场景下的易用性。
保证系统的及时响应
1.适当的操作引导
应通过合理的信息布局设计,让驾驶者能快速理解当前功能,减少操作引导的使用。若需要引导,则因设计合适的出现时机和消失机制,避免在驾驶过程中打扰用户。
2.明确的容错机制
针对驾驶场景的功能设计,应考虑多路径的任务流程设计,为驾驶者预留足够的容错空间。当任务受阻或中断时,应即时给予相对应的提示反馈,告知任务受阻原因及如何处理。
3.快速的反馈机制
用户有操作行为后,应在0.25秒内提供明确的有效操作反馈(例如点击控件时的波纹动画)。当页面有新内容需要加载时,若2秒后仍未加载完成,需立即给出页面正在响应中的提示反馈。